很多問題並非無解,而是我們從未學過"如何解"
也不是只有準備自殺、或是"有病的人",才應該尋求協助。
就像平常身體若生了小病,我們會去各科看醫生,不會拖到快掛了才去掛急診。
當心生病了,也是一樣的。這一點都不奇怪。
緣起:好友推薦
去年四月,我參與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心理諮商。
當時的情況是,我的好友珊伃,本來已經對婚姻絕望心冷。因在與先生的相處上,同樣的困難
一再發生...即使先生已願意妥協,也願意努力,但她的心已冷...
而在參加了伴侶諮商後,他們的人生就此顛覆!後來他們不僅順利和解,更互相珍惜彼此,
因諮商師透過專業,協助他們解決了許多關鍵的問題,
他們發現彼此深深相愛,也願意學習新的方法,一起牽手走下去。(感動QQ)
她知道我和男友間有些問題尚未解決,於是強力推薦我,有機會一定要去諮商!
但當時我自認問題沒有很嚴重,也沒那麼緊急,想說以後再去就好了~
(畢竟去諮商也不便宜...一小時幾張小朋友就飛了)
好巧不巧,我們公司突然推出心理諮商的"員工協助方案"!
喔?竟然可以免費諮商的意思嗎!?超賺耶!
我於是立馬打去預約!XD (露出金牛座本性~)
挖掘內在的過程:如閉眼搭雲霄飛車
預約諮商,我一開始想問的,其實是感情問題,並不是原生家庭。
因我早就認定,家庭問題已經沒救了,無解,故從沒抱任何希望。
反正現在已經沒有衝突,大家各自過得好好的,風平浪靜。
註:我的父母在我9歲時分居,我和弟弟都和媽媽一起搬出去,一直到現在,
父母都沒有再婚,但我爸一直都很關心我們。(但很兇) 過年或重要節日,
我們還是會回去參加家族聚會,只是他們沒有再講話了。
而在諮商師的引導下,我卻慢慢化解了數十年來,關於原生家庭問題所衍生出的各種有害想法!
這個過程實在太驚悚了...像閉著眼睛搭雲霄飛車一般 (真的沒有誇張...) 下去以後又上來...
又突然掉下去...再慢慢爬回來...再在某個地方摔下去....。
"原來我是這樣想的嗎!?"
"原來我會有這些反應,是因為這樣嗎!?"
越來越發現,之前自認"了解自己",是我這輩子做過最無知的一件事。
但也很正常,因為這些東西,家長不會,學校老師也不會。從來沒人教過我們,
該如何認識自己的心。
幾周的療程中,我每次都是平靜的打去,卻都被問到哭得半死@@...連重看自己打的筆記,都可以再哭第二輪、第三輪、....才發現"自己騙自己"可以無感到這種地步!也慶幸還好有打去,而意外拿到了處理內在問題的敲門磚。
找出盲點和躲在內心深處的惡魔
在這個過程中,顛覆了我幾個觀點:
1. 沒想到感情問題,原來和原生家庭這麼有關!( 之前以為是各自獨立的問題)
2. 雖知原生家庭有一些狀況,但也沒辦法,只能接受,而我也(自以為)早就接受了。
我曾非常成功地騙過了自己!
而在深入挖掘以後,才發現自己其實沒有完全接受,只是逼自己別去想而已。(壓抑) 但我卻一直認為,自己是勇敢面對各種挑戰的人。現在才知道,當時只是柿子挑軟的吃。
3. 我曾以為事件發生當時的情緒,只有生氣和無奈,但卻不只。在諮商師鍥而不捨地引導和詢問下,才發現底下還藏有難過、傷心、無力感、甚至強烈的自責。
可能有人會覺得,"知道當年有幾種情緒,這很重要嗎?不是已經過去了嗎?"
我當時也無法理解,明明已經回答當時只有生氣和無奈,諮商師為何要一直逼問我是否有"其他感覺"?
但後來我才發現,這些問題真的很重要、很重要、很重要。
因為,傷心讓我持續居於受害者的角色,抓著某些錯誤信念:家庭必須要爸爸、媽媽、小孩都感情很好,都能互相理解並願意在所有事情上都支持彼此,才是幸福、才是愛。殊不知愛的語言有很多很多種...家人不懂我的語言,那我又懂他們的嗎?
(推薦閱讀:你的「愛之語」是什麼?5種愛的語言.找出最喜歡被愛的方式!)
而自責讓我成為一個對別人好,但對自己超嚴厲,明明已經累得半死,還是要繼續硬撐做事,甚至內心深處見不得自己過得好,持續在暗地攻擊自己,時時責備自己的惡魔!!!
"你這壞孩子!憑什麼可以有需求?"
"別人的需求你都必須滿足,除了你自己!你還是好好贖罪吧!!"
在發現自己多年來的高效率,原來是因為心底住了一隻惡魔的那一刻起,我再次崩潰...
而這個惡魔口中的"壞孩子",其實只是個 "對父母分居這件事不知所措,只能好好過生活,卻對改善家人狀況無力而充滿愧疚" 的可憐孩子.......
二十多年來,我卻從來沒有意識到這一點...
負面情緒 = 無用?
諮商師問我,當時你沒有難過嗎?你才9歲耶!
我很平靜的說,沒有啊,幹嘛哭?這樣處理對他們兩人都好。
當年(幼年時)的我的想法是:
對於傷心的事情,哭或生氣也"沒用"...還是別去想了,事情都已經發生了,還能怎樣呢?
錯了!!!!!大錯特錯!!!!!!!!!
情緒絕不是"沒用的東西",而不處理情緒,它不會自己消失的!!!
就像是表面看似平靜的水面,底下卻暗潮洶湧...而這些暗潮,早就滲入了你的其他一切,在你自己可能完全沒有察覺的時候,影響著你的每一天、許多重要決策、你所有的人際關係、乃至於生命歷程。
"情緒"其實是一種很好的工具。
遇到某些狀況、想到某個人某件事,你會出現情緒反應,尤其是當持續出現類似狀況時,就代表著:這裡底下有冰山。而你表現出來的行為,只是冰山露出水面上的部分,小小的那一角。
關於了解情緒,了解自己冰山的資料很多。入門款推薦由李崇建所著:薩提爾的對話練習
創傷+逃避 導致了我的"理性"自動迴圈模式
因為從小有著這樣"理性"的想法,我成為了非常實際的行動派。遇到問題,解決。再遇到問題,再解決。對問題的發生,我自認不畏懼。對於情緒,我也自認沒什麼壓抑。生氣就生氣,不爽就說,合作上不合拍也不用勉強。並且造就了許多"不被情緒阻礙"的成功經驗,而再度加強這個輪迴。
那對那些隱隱約約偶爾跳出來的恐懼,和人際關係上的結呢?(夜深人靜想到時會心跳加速)
"既然不需要馬上處理,那就以後再說~ 眼前還有更多重要的事情得處理呢!!!" (打岔)
===> 雙重標準!但因已經進入"自動導航",你根本不會察覺,或是就算察覺,也不想面對。
"面對能怎樣呢?就是不會處理,才面對不了呀!事情就只能這樣了啊!"
===> 又回到了,不認為,或不知道這件事可以被處理的盲點。
這就是我認為必須要大肆宣傳、甚至推廣的主要原因!
就是我要讓親朋好友都知道:
這些盲點可以被找到、事情可以被處理!
心痛不必"忘掉就好"
溝通不須"口才很好"
心得感想及行動建議
整個諮商過程持續了10幾周,在過程中,我慢慢照著諮商師的建議,在衝突事件發生時,對家人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,而先不考慮"同時提出解法"。(我過去的習慣是,要靠北就要先想好解決方法...沒想好就別靠杯,不要給人添麻煩。)
比如:
我剛剛拒絕做這件事,是因為我今天很累;會有生氣的情緒,是因為感到沒有被理解而難過...
而慢慢地,與家人之間的互動,也開始有了微妙的轉變............(原來真的可以有轉變!QQ)
除此之外,我也更常關注自己的感受 (以前用腦太多...),持續研讀許多相關書籍,做了更多察覺和處理、參與相關工作坊、也時常與前輩們請教和探討。也想著,等我滑完雲霄飛車(狀況比較好)以後,一定要來和親朋好友分享諮商心得!
很多問題並非無解,而是我們從未學過"如何解"
也不是只有準備自殺、或是"有病的人",才應該尋求協助。
就像平常身體若生了小病,我們會去各科看醫生,不會拖到快掛了才去掛急診。
當心生病了,也是一樣的。這一點都不奇怪。
那什麼叫病呢?
只要你自己主觀認定覺得不舒服就算。(想想身體的比喻)
不管是讓專業的諮商師協助您,踏出第一步 (本人認為這樣最快,花錢買少撞牆的時間)
還是自己研讀相關書籍、追蹤心理諮商師的粉專文章、參與相關工作坊、甚至去醫院掛身心科,請專業醫師給你建議...
都是不錯的方法喔!
如何挑選適合的諮商師呢?
跟選醫師或餐廳的方法很像,諮商師也有自己的專業和風格。
你可以找信賴的人推薦 (尤其本身即為諮商師的朋友)、參考網路評價、或google搜尋你想處理的關鍵字+諮商 (比如焦慮+諮商) 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一位天使。
建議不要找太低於行情價的...
像我朋友的媽媽和他朋友為了省錢,跑去找700塊一小時的,結果諮商完說沒感覺@@
要有心理準備的是,由於是長年累積的問題和盲點,不會只去一次就好了
但第一次去以後,你可以再決定之後要不要繼續找這位心理師
或是換一位 (每位風格不同,換人也很正常)
比如後來我們曾預約過一位看起來很有經驗的心理師做伴侶諮商
花了3500,結果覺得跟那位不太對頻...
可能因為我們也在讀薩提爾等相關資料,已經會做自我察覺
算是比一般民眾有基礎,是自己處理到一個段落,才去尋求諮商協助
因此會需要更細心的心理師。
而我朋友曾遇過的諮商所實習生,反而讓她和先生都超滿意!(目前已在新店執業)
故我目前的結論是,心理師的經驗固然重要,但本人特質對諮商成效的影響也佔比很高。
經驗少但對諮商非常有熱情(甚至天分..)的諮商師,反而可能會更認真陪個案做更細緻的挖掘。
這段過程讓我體會到的是,原來自己以前認識的自己,其實只有在"淺層"。
生活中的各種人際問題,必須從更加靠近真實的自己,並且學習如何安全地與他人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著手,才能不讓自己的心受委屈,並逐步化解問題。生活和人際關係,也將有機會能慢慢獲得改善。
我也曾經懼怕、曾經不知所措、曾經想要逃避...
希望我的分享,能帶給你一些面對問題勇氣和信心!
你願意為自己和親愛的人,踏出那關鍵的第一步嗎? :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